原標題:追憶血染的風采熔鑄青年信仰制高點
中國青年網(wǎng)北京4月3日電(記者李延兵) "每到清明,我都到烈士陵園去寄托自己的哀思,祭奠先烈對我自己的心靈是一次凈化……"
"清明是和春天特別接近的節(jié)日,是可以敞開大門接觸大自然的時節(jié),是洗滌自己思想和心態(tài)的過程,把自己內心的垃圾倒出去,這也是對先輩的最好的緬懷。"
"清明時節(jié),回憶紅色故事說給青年聽,雖然每個人的家庭環(huán)境和個人經(jīng)歷不一樣,但是對國家的責任心、報效祖國之心是前輩們傳承給我們最好的精神財富。"……
4 月2日下午,中國青年網(wǎng)舉辦"講述紅色文化故事"首場網(wǎng)絡直播活動,賀龍之女、賀龍體育基金會主席賀曉明,著名軍事歷史學家、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宇,網(wǎng)絡名人、知名作家蘇芩做客中國青年網(wǎng),以"清明祭英烈共鑄中華魂"為主題,說革命家事、談紅色家風,圍繞抗日戰(zhàn)爭史實、人民軍隊發(fā)展歷程等話題為網(wǎng)民打開了"紅色記憶"之門,討論新時期革命精神傳承,備受廣大青年網(wǎng)友的歡迎,紅色故事直播網(wǎng)頁搜索達到16萬,觀看約272萬人次,在線人數(shù) 136萬,轉載站點約260個。
祭奠是對青年人心靈的凈化
"清明除了要祭奠自己的家人,還要祭奠為國犧牲的英雄。"在賀曉明的家庭教育里,祭奠先烈高過祭奠自己的家人。
"父親在戰(zhàn)爭年代以及最艱苦的長征路上每一天都會碰到自己親愛的戰(zhàn)友犧牲,有的有時間掩埋,有的沒有時間掩埋部隊就離開了,心里的難受只有放在心里。"賀曉明說,現(xiàn)在享受榮譽的是我們,但是犧牲的烈士更應該享受榮譽,清明節(jié)去看山上的那些故人很重要。
對于出生在軍隊大院里的陳宇,曾經(jīng)參加過三次戰(zhàn)役,親眼目睹了很多戰(zhàn)友的犧牲,烈士給他留下的烙印超過很多人,清明時節(jié),每年都去烈士陵園寄托自己的哀思已經(jīng)成了他的習慣,但是每次去都有不一樣的心情,想想戰(zhàn)友的保家衛(wèi)國,讓自己堅持走正路,保證廉潔,對于一個已經(jīng)當兵40年的軍人來說,每一次祭奠都是對自己心靈的一次凈化。
"我的爺爺和父親都是烈士,爺爺是鐵道游擊隊的,父親是建國前的大學生,而對于父親的印象只有他戴著大蓋帽、穿著軍裝,出門的那一剎那……"陳宇回憶說,因為出生在軍人家庭,父親的遺物和文章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,所以每逢清明,除了到烈士陵園,陳宇都會寫一些文章發(fā)表來寄托對先烈的思念。
清明用積極的情緒面對先人
那非軍人或者烈士后人以怎樣的方式緬懷先人?作為一名青年作家、網(wǎng)絡名人蘇芩把清明當成詩一樣的節(jié)日,"對于我們,清明節(jié)更多的是掃墓和春游,清明是跟春天特別接近的節(jié)日,可以敞開心扉接觸自然去洗滌自己的思想和心態(tài),把自己內心的垃圾倒出去。"蘇芩說,先輩們讓我們過上了穩(wěn)定有尊嚴的生活,把自己的事情干好是對他們最好的緬懷。
"現(xiàn)在哭葬人在陵園特別少,因為我們都用積極的情緒過清明節(jié)。"賀曉明在回憶自己從小到現(xiàn)在過清明時的情形時說,"從我媽媽開始家里祭日里不辦大事,而是選擇'生日'這個陽光的日子,因為出生的日子是喜慶的,所以我們選擇父母生日那天去祭奠他們。"賀曉明回憶,"哥哥去世時我們穿了一個星期黑色的衣服,過了一個星期爸爸主動提出來,你們可以穿得素淡一些,不用穿黑色的了,清明節(jié)不意味著壓抑和沮喪。"隨著時間的流逝,人的心態(tài)在改變,"我們借著清明節(jié)踏青、運動,相信前人看到我們現(xiàn)在的美好生活會很欣慰。"
"祭奠烈士意味著我們的一種共識。"陳宇回憶起1979年參加對越反擊戰(zhàn),看到了很多戰(zhàn)友的犧牲,他慶幸自己依然活著,"年輕人要珍惜我們今天的大好時光,好好地活著,活好每一天,對烈士的祭奠要有積極的心態(tài),怎么活好每一天是烈士們期盼的。"陳宇說。
烈士留給我們的是吃苦奉獻
那烈士究竟留給青年什么?蘇芩表示,因為受媽媽的影響,從記事起她就沒完沒了的看歌劇《江姐》,喜歡唱《紅梅贊》,戰(zhàn)爭當中的江姐給蘇芩留下的印象是美,是漂亮,是戰(zhàn)爭中女人的柔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"戰(zhàn)爭的殘酷,會讓女人經(jīng)受更多的不容易,所以從小在看到像劉胡蘭、江姐、趙一曼這樣的人物故事時都會對他們更加的欽佩,因為她們可能還要做媽媽。"蘇芩認為堅強的柔美是烈士留給女青年的精神瑰寶。
作為英雄的后代,賀曉明認為,烈士留給青年的是能吃苦,能奉獻,她說:"父親參加革命是代表最窮苦的老百姓,雖然窮到參加南昌起義、抗日戰(zhàn)爭都沒有經(jīng)費,但是最后革命勝利了,這都是吃盡萬般苦才能做到的事情。"
"現(xiàn)在回憶紅色故事講給青年聽,雖然我們的家庭環(huán)境不一樣,個人經(jīng)歷不一樣,但是我們不缺乏溝通,因為我們都是善良有愛心的。"賀曉明希望青年傳承好前輩們留給我們的責任心、報效祖國之心。
" 紅軍不怕遠征難",行走了兩年的二萬五千里長征,貫通11個省,每一段路上都有很多故事,很多國外的專家、學著、青年來走長征路,感受長征路上的精神洗禮,"堅持和吃苦是長征里革命前輩留給我們最重要的精神,這種精神不僅對中國,對全人類都有貢獻。"陳宇說,年輕人干事業(yè)就得從長征里學堅持、吃苦和毅力。
長征一個永遠講不完的故事
毫無疑問,長征是一部史無前例、雄偉壯麗的史詩。
談到長征,毛澤東大氣磅礴--長征是宣言書,長征是宣傳隊,長征是播種機。
美國作家哈里森·索爾茲伯里說,本世紀中,沒有什么比長征更令人神往和更為深遠地影響世界前途的事了。
陳宇是軍史研究專家,更是長征研究專家,在他的六十多本著作里,長征專著尤為引人矚目,更令人欽佩的是,陳宇是個情系長征的人,作為軍人,他當戰(zhàn)士的時候就走過長征路,之后,作為學者走過,作為普通人走過,作為探險者走過,作為挑戰(zhàn)者走過,與妻子一起走過,到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走了十二次。
陳宇認為,長征是英雄史詩,長征是巍峨豐碑,長征是驚險傳奇,長征是一個永遠講述不完的故事,長征亦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。
"每一次走長征都是一次心靈之旅。"他說,我是個軍人,爺爺和父親都是為國捐軀的烈士。我非常崇拜共和國的開國將帥們,但生不逢時沒有機會跟隨他們去長征。能重走長征路,同樣使我感到自豪和光榮!
現(xiàn)在,很多烈士的后人已六、七十歲了,他們要追憶,他們要懷舊,他們要踏訪父輩的足跡,他們要重走長征路,他們太熱愛那片浸染紅軍血跡的土地了。
" 在重走的路上我們看到很多經(jīng)過幾十年的沉淀和風化后,從草地上浮出來紅軍的尸骨,多少年沒人走過了,因為人根本進不去。"陳宇回憶,在十二次行走長征路的過程中只有一次走過沼澤,帶著導航、干糧等齊全的設備,還有藏族同胞陪同,而在那一次真正體會到?jīng)]有導航會迷路,草地上行走的人多了會落沼澤里,第一次體會到了暴雨打到胸前就像刀一樣,"那時候你會發(fā)現(xiàn)天和地接的很近,閃電、雷雨都要經(jīng)過,整個天就是你的天頂。"陳宇回憶行走沼澤地的感受。
"紅軍當年不止吃不飽,還穿不暖,最關鍵的是沒有鞋穿。冬天草枯了,春天,草地經(jīng)常下雪,草剛長出來莖就像竹子一樣,邁上去就扎腳……"陳宇回憶過草地的情形,穿著很好的旅游鞋鞋底都扎透了,更何況紅軍的草鞋。
賀曉明在回憶父親講述的長征過草地的情形更讓人心酸,紅軍在經(jīng)過四川甘孜附近,受反動宣傳影響,當?shù)夭孛窭习傩諊樀枚寂艿搅松缴?,紅軍經(jīng)過,沒有一個戰(zhàn)士搶占民房進去住,"他們在沼澤地里,躺在高一點的地方,腳踩在水里,身體不好的同志就坐在上面,用幾根竹竿和白罩單搭起來一個簡易的小屋來安慰自己,好像可以遮風擋雨,其實什么也擋不住……"
"長征時沒有任何裝備的,他們穿著單衣,最可怕的是沒有鞋子,如果把登雪山當成一種體育記錄的話,長征時爬雪山是一個無人可破的記錄。"賀曉明說,能支撐紅軍走完長征的是堅定的信念,是長征精神。
青年信仰是精神的制高點
今天,我們記住了劉胡蘭、趙一曼、邱少云那個時代的青年,那我們現(xiàn)在的青年應該樹立怎樣的信仰?賀曉明說:"青年應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張名片。"
陳宇說:"前輩給我們青年一個啟示,自己的事業(yè)像小溪,國家的事業(yè)、民族的事業(yè)就像大海,小溪只有流入大海才不會干涸。"
蘇芩說:"信仰是精神的制高點,青年的信仰決定青年的未來,無論哪個時代,今天的緬懷就是為了學習先烈的精神。"
在當前的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,讓青年更多地關注紅色文化,傳承愛國經(jīng)典,對比先輩們的愛國熱情,今天網(wǎng)絡青年更重視國家世界觀。
作為青年作家、一名網(wǎng)絡大V,蘇芩認為,國家富強、民族振興,就能為個體提供享有尊嚴的生活、人生出彩的寬廣舞臺,同時,惟有個體共同奮斗的匯聚,才能托起強大的國家。青年是引領社會風氣之先的活躍力量,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。
原標題:追憶血染的風采熔鑄青年信仰制高點 中國青年網(wǎng)北京4月3日電(記者李延兵) "每到清明,我...